探索深圳藏家:他们的深藏故事与艺术之旅
当你走进LAVIE物质生活艺术中心展厅,啾小组的霓虹灯装置《深圳大饭店》会立即吸引你的目光,这种明亮的色彩和奇特的图像在带来一丝荒诞感的同时,也引发了强烈的情绪。展品这一刻让人想起了位于1980至1990年代的一个虚构娱乐场所,专为农民工和商务伴游服务。啾小组在这里展现深圳超高速发展下的光怪陆离生活,把这幅画面淋漓尽致地呈现在眼前。醒目的五米长的《深圳大饭店》作品引发了来自不同藏家的共鸣。
时隔四年,“二手时间——深藏者之二”展览再次盛大开启,集合了38位本地藏家和198件独特藏品。策展人晓昱强调,这次展览的目标是展示深圳藏家群体的多样性与丰富性,无论是职业、年龄、喜好,都是不可或缺的独特组成部分。在约定俗成的藏家形象中,这里的藏家既有对古董的热爱,也有对现代艺术的深入探索,甚至还有当代艺术的疯狂追逐。
展览不仅仅是数量的呈现,而是对“藏家”这一概念的重新定义。除了展示历史悠久的藏品,塑造展览氛围的还有当前炙手可热的艺术家作品,如托马斯·萨拉和阿彼察邦·韦拉斯哈古等,两者交织的手法令整个艺术周都为之动容。更值得一提的是,展览突显了深圳精神的关键词:自发性、自主性与自由度。展览并不依赖于政府或商业机构,而是一个完全由藏家自发组织的公益活动,策展团队通过自由的策划,不带功利性的展品,让藏家的声音得以传播。
在展览开幕期间,深圳艺术生态的特征一览无遗。这里没有华丽的酒会或精致的茶歇,取而代之的是本土艺术家李燎在《深圳大饭店》的的霓虹灯下举办的包子宴。每一位藏家都是活动的发言人,分享他们各自的故事,通过这些藏品,每个人都在讲述着自己的生命经验。在此,观众不仅仅是在欣赏作品,而是与艺术结合,体会到深厚的文化情感。
每一件展品,无论是悠久的古董设施,还是当代炙手可热的评论作品,都在讲述着深圳这座城市的变迁。藏家马一以“白”为主题的作品组合,展示了东魏时期的白陶造像与来自现代艺术的灯光装置,引领观众对空间、时间和意义展开思考。每一件作品不仅是物件的存在,更是心灵的连接与回忆的重塑。年轻的藏家东鹏通过展示Austin Lee十年间风格的变化,带领观众穿梭于时间的长河中,展现了个人与艺术的互动。
在这个展览中,策展团队倡导每个人都可以是藏家,也可以是策展人的理念。不再是简单列举的藏品,而是鼓励藏家们通过组合展品构建一个完整的叙事,重新审视自己收藏历程的同时,也在助力塑造独特的深圳文化。背负着历史变迁的缝纫机、珍贵的古典雕塑,甚至是温馨的家庭手工艺品,这些看似简单的物件,赋予深圳艺术圈更多富有温度的维度。
正如许多人在展览中所感受到的深圳人文精神,这里似乎没有权威和评判,只剩下艺术本身的真实与温度。无论是提升社会心理的疫情后聚焦小而美的生活,也是在全球经济变化下对内心触动的关注,这都使得艺术与生活的边界愈加模糊。展览不仅是对深圳收藏现状的展示,更是对个体情感和社会价值的深化思考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